当前位置: 首页 > 资讯攻略

揭秘除夕夜的传统习俗有哪些?

  • 更新时间:2024-11-09

除夕夜都有哪些习俗

揭秘除夕夜的传统习俗有哪些? 1

除夕夜,作为中国农历年的最后一天,被视为家人团聚、共度年关的重要时刻。这一晚,家家户户都会沉浸在浓厚的喜庆氛围中,通过各种传统习俗来迎接新一年的到来。

年夜饭是除夕夜的重头戏。这一天,无论身处何地,人们都会尽量赶回家中与家人团聚,共进一顿丰盛的晚餐。年夜饭不仅是一顿饭,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和凝聚。各地的年夜饭习俗略有不同,但都寓意着吉祥和团圆。北方人的年夜饭常常包括水饺、鱼、年糕和长年菜等。水饺因其形状似金元宝,寓意富贵;鱼则因为与“余”谐音,意味着年年有余;年糕寓意年年高升;长年菜则象征着长寿。而在华南地区,年夜饭则常有鸡、烧肉、发菜和蚝豉等,因为“发菜蚝豉”与“发财好市”谐音。江南地区的年夜饭则必有鱼,寓意年年有余,且菜肴丰盛,汤锅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
守岁是除夕夜另一项重要的传统习俗。守岁,又称熬年,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《风土志》。据说守岁是为了防止一种独角兽的侵害,而这种独角兽最怕火光、红色和声响,所以人们就在除夕夜穿红衣、点红灯、贴红纸、放烟花炮竹,焚香祈祷,彻夜不眠。在现代,守岁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家人团聚的珍视和对新一年的期盼。除夕夜,全家人聚在一起,吃过年夜饭后,点起蜡烛或油灯,围坐在火炉旁聊天,等待新年的到来。这一夜,大人小孩都要说吉祥话,避免说晦气话、脏话和不敬之语,希望来年平安吉祥。

贴春联和年画也是除夕夜不可或缺的传统习俗。春联,又叫“春贴”、“门对”、“对联”,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,以对仗工整、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,抒发美好愿望。春联通常贴在家门口,预示着春节的正式开始,并增添了喜庆的节日气氛。据说这一习俗起源于宋代,在明代开始盛行。年画则起源于“门神”,随着雕板印刷术的兴起,年画的内容逐渐丰富,包括财神、福禄寿三星图、天官赐福、五谷丰登、六畜兴旺等,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。

贴窗花是除夕夜另一项具有装饰性和欣赏性的习俗。窗花是一种剪纸艺术,因其大多贴在窗户上而得名。窗花的内容丰富多样,包括神话传说、戏曲故事、花鸟虫鱼及十二生肖等形象,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、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,为节日增添了红火富丽的气氛。

燃放烟花爆竹是除夕夜的传统活动之一。传说怪兽“夕”最怕爆竹的响声,古人就是用爆竹驱走了怪兽。如今,燃放烟花爆竹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,它象征着驱散穷气和晦气,响声则代表着新一年生活的红红火火。家家户户在新年到来之际,燃放爆竹,营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,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。

在除夕夜,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是祭祖。祭祖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大节之一,与清明节、七月半、重阳节并列。除夕傍晚时分,家家户户会在祖宗像前点上香烛,倒上美酒,摆上菜肴,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,表达对祖先的缅怀和敬意。北方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会在家中焚烧纸钱。等祖先享用过年夜饭后,家人才开始享用年夜饭。

压岁钱是除夕夜另一项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习俗。压岁钱在古时候非常讲究,所用铜钱要大钱、新钱,再用红绳穿成各种形状,如鲤鱼、如意、龙形等,寓意吉祥如意。除了长辈送小儿压岁钱之外,有的地方还有送“压岁果”的习俗,长辈会将橘子、荔枝等瓜果放在小孩枕边,寓意大吉大利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现在的压岁钱更为直接纯粹,通常是用精致的红包装上现金,分给孩子,寓意红红火火、吉祥如意。

踩岁活动也是除夕夜的一种传统习俗。踩岁活动主要在院内进行,将芝麻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,攒成一捆,称为“聚宝盆”。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,以“碎”谐“岁”,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,祝愿家道兴旺,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。

此外,除夕夜还有一些其他的习俗和禁忌。比如,过年有“不汲水”的禁忌,家有水井的人家要在除日黄昏前“封井”,给水井加上木盖,供奉糕点后焚香拜祭,三日后方可开盖复用。除夕这天还忌打碎器物,如果不小心打碎碗碟杯盘,长辈会赶紧用红纸包起来,并念“岁岁(碎碎)平安”等吉祥语来补救,以求化解可能的灾难。

在除夕夜,还有一些特定的祈福仪式,如祭财神。新年伊始,人们都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物质生活更上一层楼,因此会祭财神,祈求财神爷保佑家庭财源广进,子孙万代享

热门APP